新聞中心
推薦資訊
王利平代表建議加大對創新企業支持力度——培育壯大制造業“單項冠軍”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牽動著企業家的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王利平提出《關于加大對創新企業支持力度,培育壯大我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建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作出重要指示,反復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其核心是創新,必須靠自力更生奮斗,靠自主創新爭取,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握技術話語權。”王利平說,制造業單項冠軍代表著全球細分行業最高的發展水平、最強的市場實力,是全球制造業企業的第一方陣,更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為“中國創造”的“排頭兵”。
2020-05-29
當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行勝于言。連續兩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長王利平始終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對行業發展的期盼、對社會問題的關切,深入企業、社區傳達落實會議精神,開展調查研究,征求民之所想、民之所盼以及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企業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家有什么意見建議?”5月18日,王利平又來到企業生產一線,調研、座談,了解員工需求。從“
2020-05-25
宿豫區的江蘇博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被批準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此次,全市共9家企業獲評,各企業將獲批一定數額的項目資金,并可于明年申報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2019-11-28
江蘇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50名選出,我司董事長王利平當選
宿遷網訊(記者王晨魏歡慶柏志勇)1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江蘇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50名。大會由主席團常務主席、省委書記婁勤儉主持。根據大會《選舉辦法》規定,本次大會應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50名。經各代表團充分醞釀、討論,大會主席團確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共183名,差額33名。根據計票結果和大會選舉辦法的規定,大會當場宣布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名單,150人當選為江蘇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我市六人當選,他們是王天琦、王利平、李生、李薇(女)、殷勇、高蘇娟(女)。當選的江蘇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資格,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轉自《網上宿遷》
2018-01-31
環境的美化,離不開城市的“美容師”,全國目前約有400萬名環衛工人。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環衛工人中很多人面臨著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社會地位低、工資待遇低等問題,權益長期得不到切實保障。如何改善他們的生存現狀,牽動著全國人大代表王利平的心。“如果沒有環衛工人,無法想象我們的城市會是什么樣子。環衛工人在現代化城市管理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他們的生存現狀值得我們去關注關心。今年,我將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建議立法保障法律盲區環衛工人權益。”王利平說。據王利平介紹,從法律的視角可以劃分出六種類型的環衛工人,分別是事業編制環衛工人、勞動合同制環衛工人、非全日制勞動關系環衛工人、勞務關系環衛工人、雙重勞動關系環衛工人、法律盲區環衛工人。針對法律盲區環衛工人,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社會保險法規定,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屬于應退休的勞動者,他們因為超齡無法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在社保部門也無法上保險,屬于一般雇傭關系,需要適用侵權責任法、民法、合同法等來保護其權益。因此,從同工同酬、公平正義的角度來看,超過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群體至今被法律遺忘,處于受保護的盲區,值得深切同情。2015年度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的一組數據顯示,環衛工人勞動合同簽訂率不足50%,社會保險繳納率僅40%,環衛工人平均工資大多占城市平均工資水平50%,環衛工人患職業病比例達5%。王利平說,導致環衛工人出現上述權益困境的原因,總體分析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法不依,另一方面則是無法可依即存在法律漏洞或盲區。勞動合同制工人的權益困境來自于法律漏洞;超過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的權益困境則來自于法律盲區。“環衛工人待遇低下,超過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的待遇處于極低位置。”王利平建議,務必堅持問題導向,通過立法解決超過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的權益保障問題。一是建立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與勞動關系同業者享受同工同酬待遇;二是建立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從業年齡限制;三是建立退休年齡的環衛工人高崗津貼制度。宿遷網北京電(記者王晨田慶伍)
2017-03-12
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如果要問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肯定指向大數據。步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引發了社會生產與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戰略資源。然而,大數據泄露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問題也引發各界擔憂。全國人大代表王利平呼吁,要筑牢大數據的“防火墻”。大數據的作用和意義已經無需贅言。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大數據開放應用等工作提供指導意見。其中提到,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可以說,未來幾年,大數據應用將影響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大數據能把每個人的痕跡記錄下來,這也使得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其中包括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問題。2016年8月,一個詐騙電話騙光了山東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的全部學費,也騙走了這個18歲女孩的年輕生命的事件震驚全國。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近一年時間,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我國要想在大數據發展走在世界前列,應當在大數據的安全保障方面也要搶跑,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構筑牢固的大數據安全‘防火墻’”。全國人大代表王利平為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安全保障立法先行。對于惡意泄露、買賣客戶信息用于違法犯罪的行為,應該加強立法,不斷完善,加強監管,保障公民權益,讓電商賣家泄露買家信息實施電信詐騙、銀行內鬼轉走儲戶千萬巨款的事情不再發生。二是必須嚴控大數據擁有者。要求擁有大量個人數據的組織實施信息安全管理及個人數據保護標準,并且明確信息安全責任人,也可設立首席隱私官,建立內控制度防范操作風險,建立內審制度,發現泄露風險及時糾正,建立個人數據泄露的報告、處理、賠償機制,自建或依靠第三方的能力建立動態的風險監控與防范機制。三是推動第三方的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監督工作。從目前執法監督來看,國內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監控個人數據的使用狀況,而在歐盟每個成員國都設立了專門的數據保護局監督個人數據保護的執行情況,審批數據的流動,擁有檢查和處罰的權利;以美國為代表的是基于行業自律,通過產業協會、互聯網協會,認證機構等進行個人數據保護的認證,是行業與市場認可的機制。建議推動第三方的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監督工作,發揮中立、市場的力量監督標準、規范、法規的執行。編輯:曹宇轉自《央廣網》
2017-03-07